第(2/3)页 善水村的族学过完年就能正式投入使用了。 族学就建在祠堂附近,从善水基金拨的款,统共盖了五间课室,外面还围了一圈围墙,刷的石灰,用红油漆写了‘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’的标语。 过年前,杨梅就让村长先统计了村里打算上学的孩子,先摸底每个孩子的情况,届时好分班。 有了之前全民学习的热潮带动,善水村的所有适龄孩子基本都在村长这里报了名。 让杨梅和村长感觉到欣慰的是,来报名读书的不仅仅是男娃,还有不少女娃。 不得不说榜样的力量,有时候真的能够影响到人们的固有思维和观念。 马幼薇靠写话本子挣了不少银子的事,被村长当成正面教材宣传了一遍又一遍。 很多小姑娘都以马幼薇为目标,也想象着有一天自己能像幼薇姐姐一样,读书识字,靠笔杆子吃饭。 晚上,一家人围在堂屋里一起熬年夜,也就是俗称的守岁。 这一晚家家呼呼都是终岁不眠,以待天明。 杨梅做了牛轧糖、奶豆腐、糯米果子、炒花生米,大家围坐闲谈,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。 正好聊到善水村族学的问题上,杨梅索性给放假在家的马叔明落实了一个任务,要求他帮着给开蒙的孩子们出一套教材。 对于启蒙教材的内容,杨梅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。 她希望孩子们可以在‘德’、‘智’、‘体’、‘美’、‘劳’上全面发展教育。 孩子们是未来,是希望。 杨梅觉得不能死读书,应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,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。 所以,上课不能仅仅是填鸭式的教学,教材的编写,夫子的人选,都需要仔细斟酌才行。 “......启蒙班的教学内容,娘觉得分成四个版块比较合适。 分别是大语文、算术、美术、劳动。 大语文,比重稍重一些,启蒙阶段要涉及识字、诵读三字经、千字文、民俗节气童谣等等。 算术,则是以加减乘除来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内容。 除了口算、笔算,还要额外增加一项珠算以及表格统计的拓展训练。 这样,就算孩子们将来不能靠读书出人头地,也能学会算账理账的本领,不怕找不到活干。 美术,则以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为主,到时候娘打算去县里购置一些颜料,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,尽情的创造他们内心的世界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