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等第一届射箭挑战赛结束,关于“射箭”这个主题,就将告一段落。 接下来拍摄方面,刘山想好的小主题还有一个半,除了去兰溪村拍茶文化,还有就是在牙田村,但具体拍什么没想好,所以算半个。 拍摄只是一方面,技艺的学习不能停——个人修养才是精神明灯的内核之一。 目前自己的书法和射箭技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,早上刘山趁着袁贞没醒来的时候,从世界碎片内召唤出笔记本,对目前技艺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更新。 “书法(专家+)、射箭(专家+)、双板滑雪(精通)、中文(精通)、翡翠原石加工(熟练)、小车驾驶(熟练-)、武术(未入门)、电工(曾经入门)、笛子演奏(曾经入门)” 如今刘山的射箭技艺为(专家+)层次,想要晋升为(宗师),还需继续在动态射箭方面做更多的研究与练习。 当代社会,射箭场地限制比较大,不像书法,有张小桌子就可以写,可以练,尤其动态射箭,需要自己动起来,或者目标靶子动起来,又或者一起动,总而言之,就是靶子得做相对运动…… 刘山的静态射箭,已经有宗师水准,甚至动态射箭里的“低速动态射箭”,差不多也接近宗师水准,差的是“高速动态射箭”的能力。 这里,他对“高速”的定义,参考了自然界中两种生物的速度:地上跑的最快的猎豹,其速度可达到115公里每小时;天上飞的最快的尖尾雨燕,其速度可达到352公里每小时。 所以,他把动态射箭中的“高速”定义为:大约大于115公里每小时,小于352公里每小时。 如果能在这个相对速度下,做到百发百中,那去打猎,自然界便再没有任何一种猎物,能逃过他的一箭! 箭道宗师之能,该是如此! 他以前定制过一台乒乓球发球机,可以发射出18公里每小时到80公里每小时的乒乓球,经过很短的适应练习,他就能对80公里每小时的乒乓球百发百中,这也是他把自己的射箭技艺评定为(专家+)的重要依据。 为了向真正的箭道宗师发起冲锋,刘山又让周小敏帮自己联系厂家,定制了一台最高速度可达到200公里每小时的发球机。 不过现在还没到货。 他估摸着,时速超过百公里后,难度会几何被增大,哪怕是自己,也不容易练到百发百中,那时,就需要时间慢慢去磨。 同时,他也专门定制了一把大拉力的传统弓。 …… 书法宗师可遇不可求,需要灵感迸发下,写出一幅能传世千古的“神品”书法作品。 箭道宗师不同,对刘山而言,是看得见摸得着的。 射箭水平达到“专家+”水平之后,他也不急了,“专家+”放到人类数千年历史中,在任何时期,都当得起一个“神箭手”的称号。 有时候,刘山甚至会想,自己是不是把“箭道宗师”的标准定的太高了,高到他怀疑历史上有没有出过这样的箭道宗师。 他查了一些资料,最后得出一个结论——大概率没有出现过。 春秋时期,赵国有个名留青史的神射手,被尊为“不射之射”的飞卫,他与徒弟纪昌巅峰对决时,两人可以做到射出去的箭支在空中碰撞,如果古书记载为实,刘山觉得他们的射箭技艺应该都勉强达到了“专家+”的水准。 而这两人,已经是史书里,能找到的最厉害的射手了。 当然,那些神话传说里连太阳都能射下来的神射手不算。 箭道宗师需等定制的设备到了之后,慢慢寻求突破,现在,摆在刘山面前的,是选择下一项学习技艺。 “是有和书法关联甚大的绘画呢?” “还是选一门乐器?把小时候学过一点的笛子捡起来?” “有专家+级别的书法打底,自己的控笔、控墨能力早已炉火纯青,学画画的话,必然进步神速,而且,如果画人物,还能……找周老师给自己做模特。” “不过把笛子捡回来也不错,练笛子是练唇舌之功……自己现在肺活量大,嘴巴和舌头的肌肉也越来越灵活有力,再经过专门的锻炼,肯定更加不得了,能吹出普通人吹不出的长音和高音——不过乐感这方面,自己好像并不出众。” 刘山把自己心中的纠结和袁贞说了一下。 袁贞略微思考后,问道:“小哥哥,你新学技艺,肯定也和书法、射箭一样,会拍一些相关的视频吧?” 刘山点头:“对,我学这些,除了是增强自己的个人修养,也是想推广我们华夏的传统技艺。” 袁贞立刻道:“那如果从拍视频这方面考虑,我建议学吹笛子,相比画画,现在这个社会,音乐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。” 刘山一想也是。 他抱着袁贞蹂躏了一下,对接下来选什么技艺,心中有了计较。。 第(1/3)页